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很快,很多人每天都不好按時吃飯,也根本不講究什么飲食均衡。其實這樣很容易讓自己的胃產生該問題,引起胃病。
取穴:膝蓋下方凹陷處,小腿肌腱外側的穴位。
做法:用力按摩足三里穴,會覺得有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腳尖,每日飯后按摩10分鐘,可以緩解胃部不適。若配合按摩胃經的解溪穴(在腳腕前相當于系鞋帶處)、內庭穴(在足第2、3趾縫之間)則療效更好。
功效:胃酸分泌過少,消化速度慢,腹脹積食,飯后立即會有胃部不適的人,按足三里有效。這個對慢性胃病有好的促進作用,而且可以加強胃功能。
(1)上脘穴: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臍上5寸處;
(2)中脘穴: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4寸;
(3)下脘穴: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2寸。
做法:用手分別輕輕按摩腹部的上中下脘穴各五分鐘,對防治各種腸胃不適都有一定的作用。
功效:脘痛,腹脹,反酸,嘔吐,呃逆,食谷不化,腸鳴等按摩上腹部這三個穴位有效。
取穴:章門位于人體的側腹部,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,取穴時可把手貼在臉上,肘尖的位置就是章門的位置。
做法:用雙手掌根去推揉此部位至發熱即可。
功效:具有舒肝健脾、理氣散結、清利濕熱的功效。
取穴:前臂正中,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約三橫指(約2寸)的地方。
功效:具有疏導水濕、寧心安神、理氣鎮痛的作用。按揉此穴對消除胸悶、胃脹、惡心想吐等癥狀非常有效。
取穴:伸展膝蓋用力時,筋肉凸出處的凹洼。從膝蓋骨外側端,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。
做法:以指壓刺激此穴,朝大腿方向加壓時,震動較強,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壓。每次壓20秒,休息5秒再繼續,如此重復幾次,直到不適感消退。
功效:胃痙攣、腹痛、腹瀉等,可按摩此穴位緩解。
取穴:第2、3、4、5掌面第1、2節橫紋中央點取穴。
做法:用大拇指用力掐按上述四個位置,直到胃不舒服的感覺緩解或消失位置。
功效:對胃脘痛、腹痛、腹脹、惡心嘔吐,消化不良、呃逆等胃不舒服癥狀均有奇效。
需要說明的是,胃不舒服的話,按摩是有一定的效果,但如果情況很嚴重的絕對要去正規醫院檢查。比如我們吃飯多了,會出現胃部很難受,這時候我們可以按住胃部的中間部分進行按摩,這樣很快會緩解難受,但某些疾病引起的胃不舒服,胃痛按摩可不一定有效,還是及時就醫為好。
1.胃酸過多或肥大性胃炎,特別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,宜在飯前1小時食用溫蜂蜜水,這樣能抑制胃酸的分泌,從而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,有利于潰瘍面的愈合;
2.胃酸缺乏或萎縮性胃炎的患者,最好喝下冷蜂蜜水后立即進食。